(一)持有当地常住户口且在户籍地居住的居民;
(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
1、申请书;
2、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养证、婚姻证书等证明其家庭成员身份关系的证明;
3、家庭成员收入证明,申请对象家庭成员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①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应由所在单位的劳资、人事部门出具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
②有离退休人员的,应提交离退休养老金的证件或有关凭证;
③有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应由其提供领取基本生活费的证明或证件;
④有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应有其管理机构出具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标准的证明或证件;
⑤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身体健康的人员,应由有关管理机构提供的就业状况证明,如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由指定医疗机构出具的合法证明;
⑥残疾人应提供残疾证;
⑦家庭人员中有农业户口的应提供结婚证、户口证明和家庭养殖业、种植业的收入证明;
⑧夫妻离异的,应提供离婚证、离婚判决书或调解书;
⑨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明和材料。
(一)申请。申请人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受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代为提交申请。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出具诚信承诺书和授权委托书,并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二)受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应当及时受理低保申请,农村地区可以实行定期集中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补齐所有规定材料。
(三)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低保申请后,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组织驻村干部、社区低保专干等工作人员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情况逐一进行调查核实。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调查组可以采取信息核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核查。
(四)评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下,以村(居)为单位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情况,对申请家庭是否给予低保提出审核意见,并及时在村(居)低保公示栏公示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审核结果,公示期为7天。公示结束无异议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民主评议情况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五)审批。县级民政部门根据乡镇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提出审批意见。拟批准给予低保的,应当同时确定拟保障金额。不予批准的,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对拟批准的低保家庭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固定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给予低保,并从批准之日下月(季)起发放低保金。对公示有异议的,县级民政部门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并对拟批准的申请重新公示。县级民政部门对已批准的低保对象,应在村(居)固定公示栏长期公示。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纳入低保;已经纳入低保的,从查实的下月(季)起取消低保:
(一)提出申请时或享受低保期间,家庭拥有机动车辆(肢体残疾人代步车、小型摩托车、小型农用车除外)、营运船舶、大型农机具等大型机械的;
(二)拥有2套以上(含2套)住房(明显超出家庭居住需求);拥有商业门面、店铺或拥有企业、注册公司的;
(三)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债券的总值人均超过当地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倍的;
(四)安排子女自费留学的;
(五)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的;
(六)享受低保期间,家庭经济状况有明显好转的;
(七)参与或从事国家政策和法律明令禁止活动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八)不配合工作人员核查的;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影响低保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
(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不予保障的其他情形。
办理时限: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10个工作日、民主评议5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乡镇审核15个工作日、县级审批15个工作日。
办理费用:不收费